第一正規化、第二正規化與第三正規化的呈現(如下圖):

Welcome to my place. This is Justin's blog. I think that you could serch for my everything in here.I wish that you could get your happyiness.
11/17系統分析與研討作業
華碩Eee PC 的台灣市場之分析
壹、波特五力分析
一、現有廠商的競爭:
目前而言,高代工訂單搶奪激烈,如廣達、鴻海、緯創、英業達等公司低價競爭。品牌市場競爭也進入戰國時代,如宏碁、明基、Sony、IBM、HP等公司。
二、買方的力量:
近來因景氣影響買氣,故品牌市場上,消費者能夠選擇更多產品品牌,或是其他消費者所想的功能,主控權在消費者方,因此,消費者議價能力較高。
三、供應商的能力:
以華碩而言,其具備垂直整合能力,有一定比例零組件成本主控權,而在議價時的自主性較高。
四、潛在的新競爭者:
代工為低門檻的進入條件,但品牌卻是高門檻的進入條件,由於建立自有品牌不易,另其在在研發方面要求一定程度以上的創新。
五、替代產品的威脅程度:
行動力高的掌上型電腦(如:Eee PC)較筆記型電腦輕、薄、短、小 ,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掉筆記型電腦的部份市場,此項華碩競爭力較高。
參考資料:
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122908129
貳、BCG矩陣
一、BCG矩陣-1
單純以筆記型電腦而言,其目前已身在一個飽和的市場當中,而其利潤有日益降下的情形,由於,目前的筆記型電腦,越來越創新,而價格愈來愈低的同時,在無形中也昭告天下,現在是一個屬於筆記型的戰國時代;而以台灣來說,市佔率目前最高的是華碩(品質不是最好,單指數量言之,其因於價格策略的影響),其次是宏碁,再者,就是IBM、HP等。目前這3個廠牌是國內筆電當中,數量方面佔最大的廠牌。Sony和Toshiba走的都是品質的路線,相對來說,價格也比較高,一般人因為價格和使用比例上而言,其數量仍然不足以與前三名比較之,但使用過Sony或是Toshiba的消費者,反應皆不錯。其他還有像聯強,或是其他廠牌,在市場佔有率仍然算是較少的。而以BCG矩陣-1來看,其屬於cash cows,但不排除其往Dogs移動之可能。
參考資料:
IDC Report:
奇摩知識: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52610677
二、BCG矩陣-2
再者,根據我國的筆記型電腦的技術而言,製作筆記型電腦屬於專業,我國代工廠商,華碩本身亦有所代工,如替蘋果電腦代工。其本身亦有找其他代工廠,如技嘉、微星等。因為代工,證明已經開始進行量產,因此,根據BCG矩陣-2而言,其目前處於,量產型產業之列。但雖說筆記型電腦已開始趨向低價,但仍有廠商不願逐流,堅持走自己的路,如AMD於日前表示,將不會推出與英特爾Atom處理器相當的產品,並且不會積極在Notebook市場上與英特爾展開競爭。
由於其認為PC架構的產品還是優於Notebook架構。此外,亦有高階指出,目前Notebook產品的技術能不成熟,在歐洲市場的小型筆記型電腦的維修率仍非常高。對此,業界人士也表示,AMD對於NB市場的策略非常堅定,也就是把重點放在著重於效能的筆記型電腦,而非較小型的Notebook上。
參考資料:
科技日報
1、http://www.hope.com.tw/news/PrintNews.asp?O=200803162047417893
2、 http://www.hope.com.tw/News/ShowNews.asp?O=200811171346142516&F=%B5%A7%B0O%AB%AC%B9q%B8%A3
參、SWOT分析
優勢(Strengths)
一、體積小,方便攜帶。
二、有無線網路的地方即可以上網。
三、價格便宜,適合普羅大眾。
四、擴充方便,大眾硬體(如隨身碟、滑鼠)只要接usb隨插即用即可,無需安裝。
五、行動力高的掌上型電腦(如:Eee PC)較筆記型電腦輕、薄、短、小 ,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掉筆記型電腦的部份市場。
六、影音娛樂與較大型之筆記型電腦,並無太大差異。
劣勢(Weaknesses)
一、硬體功能難以擴充。
二、變向收錢,因以usb來擴充的話,即需花錢購買其他週邊設備。
三、其系統相容性不高。
四、雖現已有Windows XP機型,但XP 已計劃停產,不符世界潮流。
五、按鍵並不符合人體工學,且由於體積限制,故螢幕太小,會傷害眼睛。
機會(Opportunities)
一、與電信業者合作,推出0元買筆電 的方案,可以吸引買氣。
二、其走低價筆記型電腦為策略,讓想買筆電,但卻沒有太多預算的消費者提供不一樣之選擇。
三、其一般使用之功能,如上網、msn、抓資料等皆可,故相較於一般筆電之功能並無差異之處。
四、受景氣之影響,低價位之筆記型電腦較受歡迎。
五、採Windows XP系統,使用上方便,與桌上型無異。
威脅(Threats)
一、由於採用linux系統,對於一般習慣windows介面的社會大眾而言,較有可能不能適應。若有其他廠商以windows介面為處理系統的話,則有可能將Eee PC取代。
二、由於其鎖住了大部分自訂功能(如換桌布、佈景等等),這個個人化的東西,現在是沒辦法做到的。若能有廠商開發出來,將對Eee PC是一大威脅。
三、Notebook 市場,仍有其他眾多的競爭者,如Apple、IBM等。
肆、SWOT行動策略
根據波特五力分析與BCG矩陣分析看來,華碩Eee PC型筆記型電腦的SWOT分析的行動策略來看,華碩本身有很強的競爭優勢,但卻仍有存在著外在威脅,可是卻仍有許多的機會存在,但其最佳的策略為S+O;
說明如下:
由於目前筆記型電腦業已進入百家爭嗚的時代,這應該也是華碩本身所能預期到的現象,但華碩早以以其品牌在台灣的市場,有龍頭、有指標之地位,因此,其Eee PC雖仍有缺點,但其懂得以其他方式來提高其銷售率、市佔率;比方而言,其與台灣大哥大,共同舉辦「辦門號,筆電讓您0元帶回家」的活動,則能提高其銷售率、市佔率;再者,由於Eee PC是華碩出品,則其企業終旨為「華碩品質,堅若磐石」,因此,Eee PC之品質,必定受到嚴謹之控管,若其品質受到質疑,並非只有Eee PC受到影響,就連華碩本身亦有可能受到社會大眾消費者的不認同。
但Eee PC之功能與其他筆記型電腦尚無太大差異,故在於當今景氣不理想的現在,卻是真的為需要筆記型電腦,而且沒有太多預算的消費者提供一項解決的方案。
Project management(專案管理)?
專案管理的歷史
在冷戰的史普托尼克危機(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前,專案管理還沒有用做一個獨立的概念。在危機之後,美國國防部需要加速軍事專案的進展以及發明完成這個目標的新的工具(模型)。在1958年,美國發明了計劃評估和審查審技術(PERT),作為的北極星飛彈潛艇專案。與此同時, 杜邦公司發明了一個類似的模型成為關鍵路徑方法(CPM)。PERT後來被工作分解結構(WBS)所擴展。軍事任務的這種過程流和結構很快傳播到眾多私人企業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指導方法被發明出來,這些方法可以用於形式上精確地說明專案是如何被管理的。這些方法包括專案管理知識體系(PMBOK),個體軟體過程(PSP),團隊軟體過程(TSP),IBM全球專案管理方法(WWPMM)等技術試圖把開發小組的活動標準化,使其更容易地預測、管理和跟蹤。
何謂專案管理
就「專案」而言,根據美國專案管理學會(PMI)的定義:「是指一項暫時性的任務、配置,以開創某獨特性的產品或服務。」;再就「專案管理」根據美國專案管理學會(PMI)的定義:「...應用知識、技能、工具與技術來規劃活動,以達成專案的需求。」 專案管理是藝術也是科學。藝術構面與人際構面有緊密結合也就是領導眾人的事務,科學構面包括對流程工具與技巧的掌握。
每一個專案都有其執行的時間而在這個時間內專案有其生命週期約略分為:
一、起始階段:定義出專案的需求,並釐清與描述對此需求的適當回應。
二、規劃階段:儘可能的詳細發展專案的解決之道。
三、執行階段:持續監控進度,同時在實際狀況與原並計畫有所出入時,適當地進行調整與記錄。
四、結案階段:驗證該專案是否滿足原本的需求。
組成一專案進行管理有其目的,希望透過組織內不同單位人員的臨時性編組來達成「追求資源效率的極大化」,亦即:
一、 如期達成或縮短時程達成。
二、在預算成本內或更少成本達成該專案或更少。
三、產出物性能達到預期目標或比預期更優。
四、產出物的品質達到預期目標或比預期目標更好。
專案管理的方法有兩種
傳統的方法需要識別一系列需要完成的步驟。 相對的是敏捷軟體開發方法,專案被看作一些相對小的任務,而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敏捷軟體開發的目的是盡量小的管理費用來制定標準、審核、文檔、報告會議和許可。
對於專案管理的執行重點與進行專案管理的建議:
一、善用專案會議、各類管理工具與IT工具。
二、不讓成員閒置、減少工作分配不均現象。
三、善用檢討及問題解決方法,促使產業進步。
四、查檢工作要確實與嚴謹且要書面化,以有憑據可循。
參考網站:
一、精機通訊:http://www.or.com.tw/MZ/down_mz_7/down_mz_7-58.htm
二、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0%88%E6%A1%88%E7%AE%A1%E7%90%86&variant=zh-tw#.E5.8F.82.E8.80.83.E6.96.87.E7.8C.AE
--------------------------------------------------------------------
Gantt chart (甘特圖)?
一、定義:
甘特圖(Gantt chart)是條狀圖的一種流行類型,顯示項目、進度以及其他與時間相關的系統進展的內在關係隨著時間進展的情況。在專案管理中,甘特圖顯示項目的終端元素的開始和結束,概要元素或終端元素的依賴關係。甘特圖是由亨利•甘特于1910年代開發出來的。過往甘特圖的製作甚少有軟體支持。在繪圖軟體當中,亦只有Harvard Graphics可以讓用戶繪製甘特圖。一般用戶都只能在Lotus 1-2-3或Microsoft Excel上手動繪製。自從專案管理軟體面世後,很多軟體包中都有體現,如Microsoft Project和Mr. Project等。
二、用途:
甘特圖乃是用來規劃、控制及評估專案的各項工作進度,為計畫與實際進行之時序圖。其主要構思是將橫座標等分成時間單位(時、天、週、月、季、年),係表示時間的變化,縱座標則表示記載專案的各項工作。
三、其圖形範例如下:
參考網站:
一、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98%E7%89%B9%E5%9B%BE
二、台北榮民總醫院 醫療品質管理中心(醫療品質審議委員會 簡淑芬技術員)http://homepage.vghtpe.gov.tw/~hcqa/files/book/w411.pdf
--------------------------------------------------------------------
Program Evaluation Review Technique(PERT)?
一、定義:
計劃評核術(Program Evaluation Review Technique)簡稱為PERT。其為用來安排大型、複雜計畫的專案管理方法。是一種規劃專案計劃(project)的管理技術,它利用作業網(net-work)的方式,標示出整個計劃中每一作業 (activity)之間的相互關係,同時利用數學方法,精確估算出每一作業所需要耗用的時間、經費、人力水準及資源分配。
二、用途:
然計劃者必須估算在不影響最後工期(project duration)的條件下,每一作業有多少寬容的時間,何種作業是工作的瓶頸 (bottle neck),並據此安排計劃中每一作業的起記時刻 (scheg),以及人力與資源的有效運用。PERT的內容包含了「管理循環」中的三個步驟:計劃(planning)、執行(doing)、和考核(controlling)。
三、PERT圖如下:
(註)PERT network chart for a seven-month project with five milestones (10 through 50) and six activities (A through F).
四、PERT 圖與甘特圖呈現方式說明之比較
(一)PERT 圖:
強調任務項目的工作之執行順序的先後,每一任務須表示出其前置工作 ( Predecessor) 及後續工作 ( Successor )
(二)甘特圖 ( Gantt Chart ):
以長條圖代表任務工作 , 其長度代表執行時間之長短,用不同顏色代表工作之性質 ; 常使用於較不複雜之專案。
參考網站:
一、中原大學ERP研究中心:http://www.erp.org.tw/abc/daywordcontent.asp?no=139
二、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Pert
--------------------------------------------------------------------
Critical path scheduling(臨界路徑排程)?
一、定義:
CPM(Critical Path Method)源於1957年,James E. Kelley(Remington Rand Co.)、Morgan R. Walker(DuPont Co.)兩位所進行之「工作的計劃與安排」(Project Planning & Scheduling)研究。以「最少成本」(Minimum Cost),求取「最佳工期」(Optimum Duration)。
二、其優點與缺點及其與PERT之差異:
(一)其優點與缺點:
CPM的優點在於方法簡易有效,可清楚地描述專案的內容,進而達到管理的目的,除此之外,亦可協助人力的管控及資源的分配,如圖一所示。其缺點則在於並不適用於所有專案及有太多的假設條件,同時無法評估專案的可行性。
(二)與PERT之差異:
PERT與CPM之差異則在於前者除了考量各作業項目之邏輯關係外,亦導入作業項目之不確定性,針對作業項目所需時間的不確定性,以機率觀念加以考量,計算專案可能完成時間,作為評估如期完工之可能性。其優缺點與CPM方法約略相同,唯作業要徑不易判斷。
三、圖形:
(圖一)
(註)A completed network diagram created using Microsoft Visio. Note the critical path is in red.
參考網站:
一、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Critical_Path_Method